人類行為學

在人類行為中米塞斯提出了一套觀念,主張人類所有帶有意識的行動都是為了增進他們自己的快樂和滿足感...

而一個人增進快樂的方式就是移除那些使他不快樂的來源...

人類所有的決策都是以排序方式為基礎的。也因此,一個人不可能同時進行超過一種行動,知覺的大腦在同一時間只有可能處理一個決策—即使這些決策可以被迅速排列亦然。因此人類只會先移除掉那個最使他感到不快的來源,接着再移除排序第二緊迫的不快來源。...

在一個人滿足了他最緊迫的目標後,他會接着轉向第二緊迫的目標,而第二緊迫目標又總是比他的第一緊迫目標還要來的不重要。也因此,當一個人達成越來越多未來的目標時,個別目標的滿足感(或稱為邊際效用)也會因此減少。這個現象又可以稱為邊際效益遞減。...



相當有意思~

上禮拜跟智群、智群嫂、小盧,吃飯的時候。隨口講到行為學,本以為這是一門研究人類行為的學問,在今天查了下大神,才發現原來完全不是這樣一回事。這是一門跟經濟學相關的學門,相關的東西可以看一下上面的連結。讓我覺得有趣的地方在於我所節錄的幾段話。

"一個人增進快樂的方式就是移除那些使他不快樂的來源",這很有意思,換句話說,是不是指人類default就是快樂的?所以將不快樂的是移除掉就是快樂的狀態了~ 這樣說的話感覺人的情緒就好像沒有模糊地帶一樣,不是快樂就是不快樂。我不覺得是這樣,我覺得人有更長的時間是處在是快樂也是不快樂的狀態,甚至是什麼情緒都沒的狀態(簡而言之就是發呆~)。

人移除不快的方法,並不一定就是指去解決不快,通常逃避也是其中之一的作法。以前上過心理學,有一堂課是在解釋人在移除焦慮的方式,一般來說如果遇感到焦慮的事件,若是用逃避的方式去面對,在那瞬間焦慮的情緒會降低,這說明逃避也是解決焦慮的方法之一,只是再當遇到同一件事件時,這時所感到焦慮的情緒會遠大於第一次遇到時,這也說明逃避並不是解決焦慮的好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umou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